一、靈活用工優勢——用工單位:
1. 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
企業人力成本一直是企業經營者頭痛的一個問題,據調查數據顯示,有53%的受訪企業人力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超過30%,有16.27%的受訪企業人力成本占總成本比重高達50%以上。如果企業采用自由職業作為主要用工方式,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。
因為受疫情影響,2020年開年無疑是經濟的寒冬,在這種背景下,企業面對困境最直接的舉措就是節省人力成本,實現這個目的只有兩種辦法,一是裁員,二是靈活用工。裁員這種斷尾式的方式并不受青睞,而靈活用工,不但可以節省企業的人工成本,也不影響企業的生產效能。即便是疫情過后迎來經濟發展的蓬勃時期,企業也依舊有靈活用工的需求。
2. 解決了編制限制
從“人才為我所有”到“人才為我所用”,以及“用人不管人,管人不用人”,對于用工單位來說,靈活用工靈活機動,好處多多。這種用工形式提高了人員的精準性要求,將適合的員工派遣到適合的崗位,解決企業和個人的勞動雇傭關系轉變為合作關系,解決了編制限制。
3. 有效避免勞動者不確定性導致的各種風險
對于用工單位來說,還可以有效避免勞動者不確定性導致的各種風險,用人單位什么時候缺人、缺多少、缺哪些人,只需照單索取。用人單位只需要把支票一開,其它的事情,如工資發放、福利發放、各項保險繳納等,統統由勞務派遣機構搞定,省工、省時、省心。對于派遣來的員工,用人單位根據個人表現,能夠很快發現一些能人,加以重點培養,或者開點小灶,可以將這些勞務工轉化為用人單位的長期員工,實現了人力資源使用的可持續發展。
將傳統用工模式與靈活用工模式進行對比,靈活用工模式下企業的社保、稅負壓力都遠遠小于傳統用工模式。以人均工資15000元來計算,靈活用工每月至少為企業節省人均支出3000元,如果該企業有1萬個這樣的基礎崗位,全年算下來,企業使用靈活用工的方式將會比傳統用工節省3.6億元的支出,而這3.6億節省下來的支出不恰恰就是企業的盈利嗎?
二、靈活用工優勢——勞動者
靈活用工模式下的工作,其實早已進入每一職場人的視野里。隨著個體崛起的時代的到來,靈活用工的人越來越多并逐步成為眾多行業的新型用工模式,如服務、餐飲、新零售、物流等。新經濟形態注定產生很多“零工”,以“零工”人員替代全職人員的“靈活用工”模式。
由此誕生的 “兩棲青年”、“多棲青年”,便是有主業(工作)的兼職者和有主業的創業者。他們有自己的主業,同時又兼著其他副業,有多重身份和多種職業,主業可能是一份工作、一個小生意,副業可能是一份兼職,或正在進行創業。
1. 靈活用工可以使人的自我價值最大化
汽車共享公司Zipcar創始人羅賓·蔡斯曾說過:“我父親一生只做了1份工作,我的一生將做6份工作,而我的孩子們將同時做6份工作。”這句話準確地指出了,靈活用工可以使人的自我價值最大化。
2. 兼職成為一層更多的保障
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官表示,近兩年職場人內心焦慮陡升,工作的安全感已經下降到最低,越來越來多的人覺得自己的工作隨時會被淘汰。對他們來說,兼職成為一層更多的保障。
3. 提高辦公效率
上班打卡,在公司辦公,這是大多數職場人的常態,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。但仔細分析會發現,考勤嚴格未必是好事,許多工作也不一定要在公司完成,在家辦公反而效率更高。
4. 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
早在2019年年初,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宣布,從2019年2月開始率先在港、澳和內地施行靈活辦公制度,員工不用打卡上班!
普華永道亞太及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表示:“今天已不再是打卡的年代,愈打卡,愈多問題。”對于靈活用工,普華永道解釋道: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,近五成的受訪員工表示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及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,是擇業時最重要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