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隨著春運席卷全球,與此同時,突然其來的疫情對于國內各大中小企業造成了重大的打擊。 眾多企業面臨著巨大的人工成本壓力,為了盡快進行業務恢復,保障經濟生產,許多公司通過線上協作推進公司運作、項目進展,各種企業推出在線化。盒馬生鮮和京東也陸續推出租用其他企業工人的情況,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也掀起一股風潮…
“靈活用工”一詞也在人力資源行業火了,靈活用工是什么呢?靈活用工在用工市場是什么樣的存在呢?靈活用工對于企業而言,有什么意義,能夠給企業帶來什么? 今天,和小編一起,了解“靈活用工”吧!
其實,早在此次疫情之前,“靈活用工”早已憑借自身優勢,在企業用工市場,具有一定的地位。 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,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,勞動力供給結構性失調,招工難與招工貴問題并存。 在勞動觀念、市場用工形態、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,中國勞動力市場催生了大量的靈活就業者和眾多靈活就業崗位。90后、95后等新一代勞動主體進入就業市場,工作習慣、就業觀念逐漸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。
員工對靈活用工的認知度、接受度的提升,受到多方面因素推動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90后、95后為代表的新生代員工的就業觀念變化、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帶動,以及靈活用工服務行業日趨發展和規范的影響。那么靈活用工到底應該怎么解釋,其實包含派遣、外包、承攬、零工、眾包等各種非標勞動關系和部分非勞動關系均可以納入“靈活用工”的范疇。
為什么企業需要“靈活用工”?
合規需求:創新型業務處于監管“真空”,接連出臺的政策對企業業務要求更加嚴格,新興企業需要在超規模發展的同時,做到人事合規、財務合規、稅務合規、票務合規。
運營需求:平臺型企業與合作自然人的粘度建立,核心合作人群信任度建立,企業在指數擴張時要求業務批量執行、成果快速提現,同時還需增加企業業績和個人收入。
效率需求:龐大的外部合作者群體要求企業實現批量、實時結算;企業管理要求業務、財務、稅務高效對接;企業指數增長也需要強大的系統支持,業務實現線上化、一體化.
比如大眾熟知的快餐門店,門店70%以上的員工都是“小時工”,全職員工最多只占30%,一旦達到這個比例,門店就不再招聘全職員工。多數情況下,兼職員工比例在 85%以上。靈活用工具備優化資源配置、精細管理用工需求的優勢,企業在這一用工模式面前,通過轉型緩解成本壓力、提升效率、提高核心競爭力、并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。
總而言之,企業服務的商業本質從來沒有變化,降本增效!如何降本增效,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思考!更靈活更多元的組織,共生平臺是趨勢;更靈活更多元的用工和就業,是趨勢;更靈活更多元的合作關系(不僅僅是勞動關系),是趨勢;更靈活更多元的結算關系,是趨勢。